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184所学校入选,广西有6所中小学入选。本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基地试点,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广西这些入选的中小学有哪些优势呢?
本次名单中,柳州有3所,占全区一半,分别是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八中学、柳州市东环路小学。柳州市提出将持续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多措并举,聚焦核心,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素养提升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创能力。
柳州铁一中学始建于1946年,是广西首批示范性高中,作为广西首批开展科技活动的学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课程上,该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每周开设两节人工智能和创客选修课程,内容包含C++编程、机器人制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柳州铁一中学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人工智能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等各项主题工作室,保障同学们有足够的探索场所。还荣获“广西中小学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称号。
柳州市第八中学建于1963年,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2016年,学校率先将创客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每周开设“编程与学科结合”“人工智能”“激光雕刻”等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18年探索与实践,创客教育活动开展在学校实现了常态化,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者多达30余人次。
该校先后荣获“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等荣誉称号。还以实施“双减”政策为契机,通过设立特色课堂和鼓励学生参与竞技等方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全方位发展需求。
柳州市东环路小学作为一所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课堂,建立了人工智能教室、机器人工作室、创客工作室,开设了创意编程、机器人搭建、人工智能、无人机等课程,成立科技社团,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客活动,提升学生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多次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奖。
桂林市有2所中小学入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分别是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年,桂林入选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是广西唯一一个成功入选的试点区域。此次2所学校的入选将为桂林市加强教育数字化人员队伍建设,构建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桂林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与桂林教育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加快建设广西一流的高质量桂林教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校于1941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享誉区内外的公办品牌学校。该校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培养,成立不同的项目攻关小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不少学生因优异的科创成果受到大学名校青睐并录取。近年,该校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获得奖励国家级38项,自治区级187项,地市级206项;学生科技论文发表9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成立于1991年,是桂林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示范校,学校建有创客空间、机器人工作室等,近年来,该校在科技活动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校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养和科学实践精神。
南宁市位子渌小学作为南宁市唯一入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学校,也是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校。该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与科创特色,构建“民族传承+学科融合+创意智造”的科创教育特色课程,开发出基于工程智能、工艺设计、生态生活三大主题的“EIE”课程群,让学生们在科技模型、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STEM等科创课程中畅游,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育部将加强对基地工作的指导,促进各基地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式,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主要依托,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与学支持服务方式,开展师资培训指导,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在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建设、学科融合、教学方式变革、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部将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基地的督促检查,为基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教育部还将积极挖掘宣传各基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进做法,选取典型经验、优秀课例、优质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推动更多中小学校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上一篇:領略百年前工藝美術的魅力
下一篇:运动雕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