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不久Matt Taibbi发表在滚石杂志上的一篇强文,在西方媒体引起轩然大波,高盛亦曾派专人回应。
——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运动,现在,他们又要开始行动了……
关于高盛,你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它无处不在。这个全世界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就像一只盘踞在人类头上的吸血怪兽,时刻准备将它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事实上,现在这场将被载入史册的巨大危机,这段美国经济王国遭受重创的惨痛历史,看上去更像是高盛自编自演的一场好戏。
我们看看这场戏的演员都有哪些:布什政府的最后一任财长、高盛的前CEO亨利·鲍尔森,他用数以万亿的你们纳税人的钱,挽救了好多位华尔街上他自己的老朋友们;曾在高盛工作26年,又去花旗任主席的前财长罗伯特·鲁宾,从鲍尔森那里拿到了3千亿美元的援助金;鲍尔森还花了数十亿美元,帮助拯救一塌糊涂的美林银行,而此时美林的重要人物之一约翰·泰因——一位前高盛银行家,刚刚花费了87000美元购置自己办公室的地毯;罗伯特·斯蒂尔,来自高盛的美林银行高管,在美林自我解体之后,给自己和团队发了2亿2500万美元的遣散费;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上届政府的首席幕僚乔舒亚·博尔登,现政府的重要经济幕僚马克·帕特森——一年前他还在国会山替高盛游说,以及前高盛主管艾德·里德,鲍尔森派他主持对AIG的救援计划,此举为高盛谋利130亿美元;高盛剧团的演员们还包括加拿大和意大利国家银行的主管们、世界银行的高管、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管、纽约美联储的上两位主席(其中有一位目前正任职高盛)……,不胜枚举。
然而,试图把这些跟高盛有关的名人一一列举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只要知道一点:美国永远处于高盛的掌握中——就算美国被冲进下水道,高盛也会想办法变成排水管(……)。这就是西方最大的漏洞:无组织的自由政府永远斗不过有组织的贪婪。
在高盛的阴影下,美国已经变成替这个银行敛财的机器。它操控着全部的经济生活,挥舞着贪婪的触角,把每一次经济危机的损失揽入囊中。高油价、飙升的个人利率、在金融市场折损大半的养老金、大规模失业、被透支的未来税收……你损失了这些金钱,肯定会怀疑它们去了哪里,——毫不夸张地说,高盛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家银行就像一台水泵,源源不断地把金钱从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中掠夺走,输送到最不需要它们的人手上——也就是那些富人们。
高盛的剧本很简单,首先,他们把自己定位于投机的中心,开始出售某种毫无价值的资产,然后通过支持和金钱行贿等手段,与的政府合作,修改交易规则,从中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手中掠夺财富;等数百万人破产之后,他们再把这一过程倒转过来,扮演慈善家的角色,向人们提供援助,人们不得不付利息借回本应属于自己的钱。自从上世纪20年代以来,这场游戏已经玩了好几轮。现在他们又玩了一次——比从前更加疯狂和大胆。
如果你想知道这场经济危机是如何形成的,最好先了解一下谁会在危机中受益,为了了解这一点,就要先看看高盛如何进行它的游戏。下面我将介绍五次著名的经济泡沫,尤其是去年的这场奇怪的无法解释的油价起伏。五次都曾造成无数人破产,事后不得不接受救助——当然,在遭受损失的名单中,从来不曾有过高盛的名字。
高盛并非生来就是华尔街的大鳄,它也是在你死我活的争斗中逐渐壮大起来的。高盛创立于1869年,是德国移民马库斯·高曼和他的女婿萨缪尔·萨克斯共同创立的。他们是商业票据业务的先驱,据传早期的高盛就是通过做曼哈顿市区的短期票据业务发家的。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灾难,大萧条的很多特征在以后的各次危机中曾反复出现。在当时,华尔街用来愚弄个人投资者的主要工具就是“投资信托”,跟现在的共有基金一样,投资信托也是把大量小投资者的钱汇聚到一起,投资于一个庞大的证券组合。而投资的具体组成和金额往往是保密的。这给中小投资者以巨大的满足感——想想看,你只要花上几十美元,就可以跟华尔街大亨玩一样的游戏!时至今日,这种投资方式仍然受到追捧,因为它给资金有限的小人物提供了参与投机交易的机会。
在那场抢钱大战中,高盛稍微迟到了一点。他们因此后悔不已,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高盛证券交易公司”挂牌成立了,该公司首先发行了100万份面值为100美元的股票份额,然后偷偷用自己的钱把它们全部买下,吊足了公众的胃口之后,他们以104美元的单价售出了90%的份额;接下来,高盛继续自我炒作推高公司的股票。与此同时,分出一部分钱成立了“情人渡信托”——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又发行了数百万的股票。接下来又用股票套现的钱成立了“蓝山信托”。高盛银行则躲在这些投资信托公司背后操控一切,蓝山信托初始发行的725万股中,有625万股归情人渡所有,当然最终,它们还是归高盛所有。
这些信托公司彼此形成了精巧的层层借贷关系,例如,用1美元作保证金可以借9美元,再用这10美元可以借90美元,接下来,如果还没有被识破的线美元,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某一天资金链断裂,你宣布所有的钱都不还了。那些投资给你的人将血本无归。
在《大萧条,1929》这本著作中,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布里斯对高盛的行为作出了精彩的描述:他认为情人渡和蓝山是当时信托投资公司的典型代表,它们很显然进行了疯狂的杠杆投资行为,这正是引发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折合成现在的美元,信托投机共造成了高达4750亿美元的损失。“这毫无疑问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加布里斯说,“如果只能用这些人发了疯来解释的话,那么这场疯病真的流传太广了。”
大萧条之后的65年,高盛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它成为美国证券承销业的龙头老大。在西德尼·韦恩伯格——一个前看门人助手的领导下,高盛开辟了IPO业务的新,使它成为公司集资的基本手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高盛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也早已成为这个国家最的公司之一,让华尔街的求职者趋之若鹜。
奇怪的是,这时该公司却以“恪守职业道德”、“不赚快钱”而名扬天下,高管们信奉一句名言“长期的贪婪”。一位九十年代早期离职的前高盛雇员告诉我们,他曾亲眼看到他的上司终止了一项收益颇丰的交易,从长远看这笔交易会失败。“即便是对方毁约,我们也会退回订金,”他回忆道,“我们的一切行为都非常合法和公正。‘长期的贪婪’是指我们不会为了赚快钱而损害客户利益。”
但接下来,随着高盛主席罗伯特·鲁宾追随克林顿进驻白宫,一切变得不一样了。鲁宾刚开始任职于国家经济事务委员会,后来作了财政部长。当时,美国媒体对年轻的总统夫妇如痴如狂:出生于婴儿潮时代,从文化的废墟中走出的一对雅皮士,最终成为白宫的主人——这个故事实在令人兴奋不已。他们的亲信罗伯特·鲁宾也被媒体神化了,他被描述成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爱因斯坦、牛顿、莫扎特、康德……跟鲁宾相比都不值一提。
鲁宾是一个典型的高盛人:穿着价值4000美元的昂贵西装,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表情,中立、谦和,永远看不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全体美国人都认为,鲁宾的头脑就是美国经济最好的指导。1999年的一期《时代》杂志封面,画的是鲁宾、他的副手拉里·萨默斯、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三人,上面还加了大标题:“拯救世界委员会”。鲁宾主张,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过于严格了,应该再放开些。于是,克林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给全球经济带来深重影响的改革,首先是鲁宾对他的老东家高盛疯狂追求下流短期利润的监管失败.
在互联网时代,连毫无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司成功的秘诀:生活邋遢的技术天才想出一个点子,然后通过上市融资,他写在餐巾纸上的创意变成了产品,加上媒体的追捧,最后以几百万卖给投资人。华尔街的游戏也非常简单,把一个西瓜用丝带包装好,从50层楼的窗户扔下来,同时让人竞标,在落地之前它就是一个市值不断飙升的赌注,只要在西瓜摔烂之前撤回你的资金,你就赢了。
看上去赚钱很容易,但大部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投行已经悄悄改动了游戏的规则。他们往往进行双重标准的交易:一部分人,是他们的局内人,知道股票实际的价值;另外一部分人,则是盲目追高的外围投资者。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泡沫年代,高盛还创造了另一种生财之道,那就是对市场监管规范的操纵。首先用来开刀的,就是对上市公司的质量监控。
“大萧条之后,华尔街对上市公司的资质已经有了严格的监管。”某大型对冲基金经理表示,“一个公司要取得上市资格,必须成立满五年,并且连续三年盈利。但在当时,华尔街却把这个规定抛于脑后。”高盛大肆炒作垃圾股票,“如果有必要,他们甚至会出一个分析报告,说“牛屎网”这个网站值100美元一股。”
问题是,任何局外人都不知道规则发生了改变。“内部的人知道,”该基金经理说,“鲁宾当然也知道过去承销的标准,1930年以来一直是这样。”
弗洛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伊·利特,多年来致力于IPO研究,他表示,像高盛这种投行应该很清楚,很多他们炒作的新股根本一钱不值。“八十年代初,他们要求盈利三年的公司才能上市,后来变成了一年,再后来是一个季度,到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他们甚至不对新上市公司在今后盈利方面有任何要求。”
高盛一直否认自己曾经降低IPO的门槛,但数字表明他们在说谎。在这场投机中,跟20世纪20年代那次一样,高盛进入较晚,但疯狂发展。最开始是1996年,他们把一个不知名的、财务记录很差的小公司包装上市,那个公司叫做“Yahoo!”——当然,那一次他们的运气不错。随后高盛被尊为“网络股IPO之王”。1997年他们操作了24家公司上市,其中的三分之一在IPO时还在亏损。1999年,高盛操作了47家IPO,其中包括胎死腹中的Webvan和eToys,其敛钱方法跟当年的蓝山和情人渡信托异曲同工。2000年的前四个月,他们又把18家公司操作上市,其中有14家亏损。作为IPO大师,高盛在本领域的利润远远高于同行,在泡沫鼎盛时期的1999年,高盛的IPO新股价格平均增长了281%,而同期华尔街的平均水平仅仅是181%。
高盛的骄人战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他们自己的答案是“阶梯技术”——事实上就是他们擅长的炒作新股的一系列程序。例如,牛屎网来找高盛做IPO,首先要签订如下的条款:确定发行价、发行量,牛屎网的CEO需要参加一个路演,拉近和投资者的距离。——这些当然不是免费的,高盛一般会收取股票发行溢价的6%-7%。然后,高盛会去找他们的几个大客户商量,让他们预先以低于发行价(例如每股$15)认购大部分新股,作为交换,他们答应在新股上市后,协助高盛推高股价。于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就知道了这只新股的底价——与此同时,傻乎乎的外围投资者只能拿到言之无物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之后,高盛和它的同谋迅速把股价推到每股$25,溢价的部分(比如说总计5亿美元),其中有6%-7%变成了高盛的利润。
在webvan和NetZero两家公司的IPO过程中,高盛的“阶梯技术”招致很多股东的投诉,克雷默证券公司的高级经理尼古拉·梅尔也发现了高盛的违规行为,但他的老板——当时的证券业巨头,后来转行当了脱口秀明星的吉姆·克雷默——本人就是高盛的同谋之一。梅尔后来告诉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克雷默公司工作的三年中,他一直被强迫配合高盛的“阶梯技术”行为。
“根据我亲眼所见的事实,高盛一伙就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梅尔说,“就是他们造成了经济泡沫和后来的市场崩溃。他们恶意炒作股价,诱骗中小投资者在高位接盘。”2005年,高盛为它的“阶梯技术”违规行为支付了5千万美元的罚款。比起它这几年获得的利润,这点罚款简直微不足道。(虽然高盛承认自己有违规行为,但一直拒绝回答关于这段历史的任何问题)
高盛的另一秘笈就是“钓鱼技术”——也就是行贿。他们把股票折价卖给新上市公司的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