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时代,AMD被英特尔赢家通吃压着,没有投资价值,只有交易价值。在AI时代,公司找准了发力点,改变商业模式,才成了真正的成长股。
AMD(超威半导体)公司历史悠久,充满戏剧性,它成立于1969年,创始人杰里·桑德斯曾经在仙童做了5年销售冠军。后来被空降CEO解雇。桑德斯发誓这辈子再也不被人解雇,于是创立了AMD。桑德斯为了150美元的启动金,到处寻找融资,他成功说服了曾经仙童的老上司、此时已经是英特尔创始人的伊诺斯。IBM在采购家用电脑CPU时为了防止英特尔一家独大,要求英特尔必须将其CPU设计对外授权,当时的英特尔不得不接受,伊诺斯于是将技术授权给AMD,想来伊诺斯个人对AMD的天使投资起了很大的作用。
缺乏技术实力、销售基因出身的AMD注定了只能依靠山寨和低价产品,要不是意外获得英特尔的技术授权,AMD恐怕早就不存在了。AMD获得使用X86架构来生产微处理器,采取跟随策略,不断推出与英特尔处理器兼容且更便宜的替代品,1972年收入超过4亿美元,1979年IPO,伊诺斯的投资获利20倍。
1984年,AMD的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亿美元,这是最接近英特尔的一年(收入16亿美元)。桑德斯宣布,要在80年代末超越英特尔、德州仪器和摩托罗拉,成为第一。此后便是AMD由盛转衰的开始,美国半导体行业开始受到日本廉价芯片的冲击,英特尔断然放弃内存业务,专注到微处理器。薄弱的AMD,不仅要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的不景气、日本内存产品的进攻,还陷入与英特尔的技术授权官司之中。这场官司耗时八年,双方耗费2亿美元律师费,最终和解,AMD以4000万美元的代价拿到了X86架构的永久授权。
年,微软推出基于英特尔386芯片上的视窗3.0操作系统以来,建立于X86架构和微软之上的软件生态就行了,Wintel联盟开始赢家通吃。在这个时期,疲惫不堪的AMD一直只能以一个跟随者的角色与英特尔艰难缠斗。
在这样赢家通吃的商业模式下,AMD作为跟随者,注定无法翻身,其股票只有交易价值,没有持有价值。在这段时期,AMD的股价波动也是巨大的,其股价上涨完全取决于能否发布相对于英特尔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挣扎数年之后,AMD于1989年全面进入CPU市场,推出Am386处理器,性能提升20%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和耗电量,随后发布更优的新产品,应收也不断增加。年开始,推出性能更优的K5—K7处理器。在互联网浪潮的1990-2000年,AMD也分得一杯羹,股价上涨十倍多。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创始人桑德斯退休,此后十多年,AMD进入了艰难时期。因为缺乏足够的市场地位和研发优势,作为跟随者,总有跟错的时候,并且犯错的代价更大。
2006年,英特尔推出65nm工艺的酷睿(Core)处理器,全面超越同期AMD同期的K10处理器,性价比丧失。并且AMD同年以56亿美元收购的显卡ATI,不仅让它背上了25亿美元的债务,也面临更强大的英伟达的竞争,公司可谓腹背受敌。
为了生存,公司不得已在2008年剥离芯片制造业务格罗方德,维持经营。2010年,英特尔率先推出CPU+GPU统一封装,而AMD不仅迟到了一年,而且对未来技术趋势产生了重大误判,连续几代产品都无法与英特尔相抗衡。在这些年,AMD更换了四任CEO,都无济于事。公司股价一路狂跌到2美元以下,濒临破产。
由此可见,半导体行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技术领先和顺应时代发展浪潮。作为跟随者,对于已经在这个时代建立起领先优势的龙头公司,想要翻身基本不可能,只能在下一次时代浪潮中占领先机。事实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特定的处理器芯片架构诞生。第一次芯片浪潮,IBM用定制处理器主宰了商用计算机时代。第二次芯片浪潮,基于复杂指令集的英特尔X86架构统治了个人电脑时代。第三次芯片浪潮,基于精简指令集的ARM架构成功逆袭,占据了移动端,甚至PC端。
在此之前,精简指令集抵不过牢固的Wintel联盟,退出了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的领域,在移动时代卷土重来、稳居上风。因为复杂指令集的最大缺陷是能耗太高,一个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如果昼夜不停,一年的耗电量等于它的价格。在PC时代,消费者对耗电量不敏感。而移动时代的手机和平板面临续航问题,能耗的重要性凸显,精简指令集的优势开始显现。
此时的AMD,面临着破产危机,也面临着技术变迁的大机遇,是进入正在热门的移动领域,还是开辟新的未来战场?这一历史选择落在华裔的苏姿丰身上,2014年6月,苏姿丰成为AMD成立45年以来第一位女CEO。此时AMD收入下滑40%,个人电脑CPU市场份额惨遭腰斩。
苏姿丰将最大的赌注押在个人电脑CPU的新架构Zen上,这项研发历时四年,在此期间,公司股价下跌至2015年最低的美元,苏姿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她很清楚Zen的潜力。
2017年3月,锐龙(Ryzen)个人PC处理器开始发售,领先的多核性能为全球游戏玩家、软件编写者和硬件爱好者带来了良好的体验。高性能显卡镭龙,受到游戏爱好者的青睐,霄龙高性能数据中心处理器在每个价格点上都有更好的性能,拿下了思科、腾讯、百度等众多大客户。当年三季度,ADM盈利7100万美元,从此扭亏为盈。
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商业模式来说,一旦新产品和新技术受到市场认可,将会迎来高速增长,AMD从低谷向上爬,10个百分点的市场对英特尔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前者来说却是大幅增长(从20%增加到30%)。AMD在全球有9000多名员工,而英特尔则有10万人。苏姿丰认识到虽然AMD有大型竞争对手,但如果在决策上能够简单快速的话,就能超越他们。AMD在CPU和GPU上都是老二,但它的优势是唯一一家同时做CPU和GPU的公司,可以将CPU和GPU做在一个芯片上,使得笔记本电脑更加轻薄。2018年,华为发布首款搭载超微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
这一次,AMD不再凭借惯用的低价伎俩来抢夺市场,而是通过借助台积电的代工模式来实现技术反超:应用台积电的7纳米先进工艺,抢先推出ZEN2架构的锐龙4000处理器,而英特尔则受困于自身的IDM模式,迟迟无法提升良率,耽误新品上市,这是多年来AMD首次在先进工艺上领先英特尔;设计多核处理器是非常复杂的技术,但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封装技术,AMD可以在短时间内将CPU从4核发展成8核乃至12、16核,锐龙9处理器成为高端游戏玩家首选。
长期以来,英特尔在CPU领域一家独大,独享20%的净利率,把大多数电脑品牌商的净利率都压缩在1%以下。既然AMD的CPU性能赶超英特尔,积怨已久的电脑品牌厂家纷纷支持前者。AMD挑战英特尔的两项关键技术都离不开台积电的支持,虽然比英特尔钱少,但依然可以和英特尔竞争。
相比于英特尔长期坚持自研自产芯片的IDM路线,AMD转型后放弃IDM模式,直接借助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晶圆代工,轻资产运营,专注于芯片的研发和设计。对于台积电来说,一个先进工艺开发5年后,设备就已经完成折旧,就可以转去做成熟工艺产品,赚到的钱都是纯利润。英特尔不做晶圆代工,就没有成熟工艺产品可做,这些已经完成折旧的老设备就成了资源浪费。在PC时代,企业高速成长,这些浪费不在话下;而在移动互联时代,英特尔已经处于低增长时期,这样的浪费就显得巨大。所以,英特尔尽量延长这些老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延缓新设备的采用和技术更新。因此,消费者经常吐槽英特尔的产品是在“挤牙膏”,原因即在此。时间一长,英特尔的技术就慢慢落后一到两年。
无论是谁从英特尔手中切走的服务器市场蛋糕,都意味着台积电的订单在增加。AMD不可能自建高资本开支的晶圆厂,而是专注于设计和研发。讽刺的是,英特尔当年通过开放战略——“英特尔CPU+微软Windows系统+电脑组装厂”的分工合作模式打败了IBM,夺得了PC和服务器的处理器市场。如今更加开放的“各种架构(X86或ARM或其他)+处理器设计+台积电晶圆代工”,正在大举进攻英特尔的电脑和服务器市场,英特尔作为IDM行业最坚固的堡垒,也在被攻破。因为,英特尔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一个更庞大的由专业研发设计+无晶圆厂+专业晶圆代工组成的庞大生态系统,英特尔再强大也无法与一个生态系统相抗衡。作为这个新的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支撑者,台积电的市值早在2017年便已经超越英特尔,如今市值是英特尔的3倍。
2020年10月,AMD发布最新的Zen3架构处理器,性能提升26%,全面碾压英特尔,成为当时最强的游戏处理器。AMD的处理器市场份额也在2019年不断提升,2023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左右,2022年8月AMD市值首次超越英特尔,如今市值是英特尔的1.5倍。
历史上,每一代半导体新巨头的出现都伴随着终端迁移:商用计算机市场成就了IBM,个人电脑市场成就了英特尔,移动智能市场成就了安谋、高通、苹果、三星和华为。一个优秀的半导体企业,首先要有懂得专业技术前瞻的管理层,电子信息行业太复杂多变,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非常重要。其次是良好的生态圈,使得技术能够不断在实践中积累和创新。半导体是一门实践科学,与一般的埋头苦干型工业不同,半导体也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产业,找到适配的应用场景实现规模经济同样很重要。
FPGA+DPU多种芯片技术与生态,全面的芯片技术能力是AMD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整体性能优化,为元计算和AI算力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AMD还需要在GPU领域挑战英伟达的CUDA生态,英伟达具有先发优势,占据90%的市场份额,AMD的ROCm生态在生态和兼容性上差距依然较大。这是AMD发展历程中商业模式的缺陷,它多线作战,始终是以一个挑战者的姿态面对霸主,正如苏姿丰对自己在AMD的总结:不断地打仗。这很有创始人桑德斯的风格,而英伟达的黄仁勋也同样 “好斗”,AMD想打赢这场战役并不容易。
作为“老二”,AMD的资产家底并不雄厚,在2016年以前,公司利润经常大起大落,亏损是常有的,2006-2008年更是累计巨亏近70亿美元,2009-2011年半导体复苏累计盈利仅有13亿美元,随后2012-2016年累计亏损28
这样的盈利质量,简直是价值毁灭。期间,由于没有赚到钱,公司常年保持高负债,80%的资产负债率是经常性的,2015年更是达到113%。因此,在价值毁灭这些年,管理层不断卖资产来续命,公司股价一路走低便不难理解。公司股价在2015年创出历史新低,也就是说从年长期持有至彼时,股价大起大落,二十五年后反而还亏一半,不知有多少投资人能坚持到公司线多年)?或者,这样的长期持有是否有意义?
2017-2021年,公司利润开始爆发性增长,达到32亿美元,累计盈利64亿美元,修复了资产负债表,降低负债率,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如今已颇有家资,账上现金有58亿美元。而在2015年时,公司账上现金不到8亿美元,银行借款却有22亿美元,这样的家底能在高投资的半导体行业困境反转,堪称奇迹。美场给予AMD转型成功的估值同样是慷慨,从估值0.2倍 PS一路飙升至目前12倍PS。
从收入分布来看,数据中心和嵌入式业务是拉动AMD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2020-2022年收入复合增速达到34%,其中,CPU+GPU+赛灵思等嵌入式产品增速最快,2021年三季度到2023年三季度三年复合增长达到185%,其次是数据中心业务,2021年三季度到2023年三季度三年复合增长达到25%。截至2023年三季度,数据中心和嵌入式业务贡献AMD应收到达49%。2022财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31亿美元,2020-2022财年自由现金流复合增速59%。
然而,对比新的霸主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