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航天员出舱活动时,这里是地面的指挥中枢,航天员在天上的一举一动,这里都能够看得到。
现在刘伯明已经出舱了,正在舱外进行作业,汤洪波正准备也要出舱,现在有一些其他的操作要跟刘伯明配合来完成。
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航天员第一次的舱外活动,会安装延伸支架,会极大改善全景相机A的视野,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太空之美。
总台央视记者了解到,此次出舱任务,航天员从里到外穿的是专用航天服:先是出舱内衣,然后要套一层液冷服,再套上舱外的航天服。穿上航天服之后,还要进行大流量的冲洗及吸氧、排氮等过程。
据介绍,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安全可靠性更高,支持舱外活动时间更久,使用寿命更长。改进后,能够满足身高在1.6米至1.8米到的人穿着,还可以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虽然重达130公斤,但穿脱方便快捷。
今天上午,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协同配合,正在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这是继神舟七号飞行乘组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时隔13年,中国航天员再次执行出舱任务。
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 王焰磊:因为航天员在舱外做一些作业任务的时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那么航天员必须要快速、紧急返回到气闸舱里边,然后用我们舱载的应急供氧来保证生命安全,所以也要做这方面的验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 王焰磊:事先,摄像机由于发射的外暴露的限制,把摄像机安装在了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它的视场角还是有限的,入轨之后,航天员根据任务需要,需要扩展摄像机的视角来监视整个舱外的情况,需要航天员去把这些摄像机安装一个支架,架得更高一点。
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的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 王焰磊:那么这个时候呢,因为我们地面的监控手段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舱内的航天员和舱外的航天员之间通过话音沟通,包括舱内的航天员通过仿真软件和他看到的图像,进行一些判断来进行操控。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选训室主任 王焰磊:一方面是通过我们仿真软件的预警功能,另外一方面,舱外航天员和舱内航天员都有急停装置,舱外的航天员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现有碰撞的可能、风险的话,他可以直接按下急停装置,机械臂就会停止工作,也是保证安全的多重手段。
通过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办发出通知 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总在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上一篇:限位器的安装方法